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公开表示,希望相关外资机构发挥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截至7月29日,年内已有多家外资券商抢滩中国市场。不仅如此,部分外资券商也在2024年迎来旗下业务的进一步扩张。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外资投行在中国市场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外资券商抢滩中国市场可能会加剧国内投行业的市场竞争,但同时也有望推动本土券商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外资投行动作频频
中国证监会发声,事关国际投行。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开展专题座谈会,与10家在华外资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吴清表示,希望相关外资机构发挥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优势,坚持长期主义,发挥与全球市场的沟通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外资投行动作频频,多家机构积极抢滩中国市场。2024年7月,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1亿元,由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SA)全资持股。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证券、渣打证券之后,中国第四家获批设立的外商独资券商。此外,2024年3月,渣打证券宣布正式展业。
另据中国证监会披露,日资券商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也已于6月19日获中国证监会受理。目前,还有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证券”)、青岛意才证券有限公司、日兴证券有限公司等外资券商等待入场。值得一提的是,花旗证券在2024年也迎来审批新进展,设立证券公司的相关申请材料在2月收到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年内外资投行动作频频,监管发声发挥国际投行优势彼时,中国证监会要求花旗证券补充更新提供近三年长期信用评级及展望,更新近三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的国际排名情况等。
除了积极“落子”中国市场外,部分外资券商在华业务扩展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许可。2024年6月,中外合资券商汇丰前海证券被中国证监会获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无独有偶,2024年3月,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变更两项业务范围,增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将“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自营”变更为“证券自营”。
推动本土券商提升创新能力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2020年中国证监会明确取消外资券商持股比例限制,为外资投行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外资投行可能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纷纷布局中国市场以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此外,与境外市场相比,A股市场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具有长期吸引力。不仅如此,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居民财富也为外资券商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外资券商抢滩中国市场可能会加剧国内投行业的市场竞争,但同时也有望推动本土券商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此外,通过与外资券商的合作与交流,本土券商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方法以及产品创新思路,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王鹏补充表示。
不过,在部分外资投行加速入场的同时,也有个别外资券商在年内存在股权变动的可能。
7月22日,外资控股的星展证券(中国)20.17%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回顾星展证券(中国)2023年业绩,其营业收入为3572.32万元,同比减少58.62%,同期净亏损1.47亿元。
此外,6月末,瑞信证券股权也被出售。据方正证券6月24日公告,其拟与瑞银共同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转让瑞信证券股权,三方签署《关于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85.01%股权之股权出售和购买协议》。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7月12日,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相关申请材料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接收,并于7月19日收到补正通知。瑞信证券年报显示,2023年其营业收入合计为1.57亿元,同比减少45.58%,净亏损1.99亿元。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外资券商可能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进行调整,例如,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以提升竞争力。一些外资券商可能因财务状况不佳或资金压力较大,需要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筹集资金或改善财务状况。此外,外资投行的业务模式与中国投行业务存在差异,也可能存在文化差异、水土不服等因素,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郝彦